简体中文 | 繁體中文
行业新闻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消息 > 行业新闻 > 正文
亚太地区综合养鱼研究和培训中心授之以渔 桃李满世界
日期:2010-01-07 00:00   作者:   来源:    文字大小  [    ]

30年来,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以其厚重的科研实力,为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渔业官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援外培训,真正把中国的渔业科技带给了世界,也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。

早在1978年,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专家组考察中国水产养殖业,对中国因地制宜、循环利用的可持续渔业发展模式,以及低投入、高产出的综合养鱼系统和养殖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,充分肯定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。经FAO专家组建议,征得我国政府的同意,决定建立以淡水中心为依托、集渔业技术研究和培训为一体的国际性渔业培训机构——亚太地区综合养鱼研究和培训中心。

自中心1981年开办第一期综合养鱼技术培训班以来,学员来自亚太地区各国,开创了我国渔业技术向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。1992年起,中心纳入我国援外技术培训体系,承担起为发展中国家培养综合养鱼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任务。2004年中非合作论坛举办以后,中心加强对非洲国家学员的培训,具体实施部分渔业合作与培训项目。近30年来,中心共培训五大洲、八十多个国家的1300多名渔业专业人员,成就卓著,在各行业涉外培训机构中实属罕见。

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是一门实用科学,处于世界领先地位,而且近30年不断取得发展与完善。培训中心践行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”的古训,围绕水产养殖的关键技术,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践,让学员掌握技术要领,真正能够学以致用。坦桑尼亚、莫桑比克、菲律宾、智利等国家学员将综合养鱼技术带回去,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综合养鱼新模式;亚洲的缅甸、老挝和柬埔寨学员成功引进中国的稻田养鱼技术,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;非洲的多数国家应用从中国学到的鱼类繁殖技术和苗种生产技术,解决了本国水产养殖的苗种供应。

在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,淡水中心积极派出专家赴受援国进行技术指导,赢得高度赞誉:在伊朗,我国专家帮助提高鱼类苗种生产能力达20多倍,亲鱼成活率由10%提升至70%,每公顷成鱼产量由1吨提升至5吨多;在朝鲜,帮助解决了罗非鱼越冬技术难题;在南非,承担了重建两个国家级鱼种场的任务。50多期不同规模的培训班,为全球培训输送的渔业管理和技术人才,大部分已成为本国技术骨干或行业领导。中国渔业技术在全球各地开花结果,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,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渔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。

渔业领域开展的援外培训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。原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、姚依林,原农业部部长何康,联合国副秘书长毕季龙、冀朝铸,以及许多联合国官员,各国的部长、驻华使节等纷纷到淡水中心视察指导,看望教师和学员们。农业部副部长牛盾2008年到中心调研考察时,对培训中心给予高度评价,并希望今后为中外渔业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贡献。

打印